昆明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全力发动

发布日期:2018.08.11

初秋时节,走进滇中新区,一个个项目正在建设,一个个工地热火朝天,处处都是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今年上半年,滇中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4.6%,主要经济指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增幅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滇中新区正奋力承担起云南跨越发展新引擎的重任。

今年是滇中新区“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目标任务的第三年,也是滇中新区深入开展的“项目大建设年”。围绕这一目标,滇中新区将着力解决投资增长乏力和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强化项目建设的保障,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为新区开发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全力确保“三年见成效”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三年打基础

滇中新区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滇中新区,滇中新区成为国内第15个、西部地区第6个国家级新区。如今,滇中新区发展步入快车道,不仅推动了新区和昆明的跨越发展,也助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试验区和改革创新先行区的建设。

“新区速度”离不开滇中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过去的两年,嵩昆大道(一期)、空港大道(中段)、哨关大道、小龙高速、新昆嵩高速、武易高速等一批项目建成通车,累计通车里程达341公里,新区“两横两纵”高速路网和“两横三纵”城市骨干路网初步形成。小哨片区、航空物流园片区等20大片区土地储备及前期综合开发,已累计收储土地6.3万亩,为滇中新区开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搭好平台好唱戏。2017年,昆明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10部委联合验收,安宁工业园区成为全省首个产能过千亿元的工业园区,全省首个新材料产业生态集群示范园落户安宁。临空产业园、汽车产业园、中关村电子城科技产业园、滇中科技创新园、空港商务区、空港智园、智能终端产业园(一期)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园和2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全面启动。

“新区质量”离不开滇中新区招商引资的提质增效和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滇中新区打破了过去的招商模式,围绕新区重点产业垂直供需链和横向协作链,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实施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中介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手段,注重产业链招商,通过引入龙头企业,培育配套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出击,变单点式、遍地撒网为集群式、定向引进,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龙头型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集群的倍增效应。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截至目前,滇中新区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6家,中国500强企业9家,中关村电子城、中国中药滇中新区产业园、国药中生生物制品产业化基地、国药控股医药健康产业园等一大批新兴项目落地;新加坡丰树物流、普洛斯物流等跨国公司,工投维骐、海瑞首创等总部经济项目纷纷落户新区。

不仅要将企业引进来,更要留得住,滇中新区推出了大批“放管服”改革,初步完成了新区行政审批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启动多项合一、多证合一,实行重大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总协调人、审批代办服务等制度,推进新区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两年多以来,新区审批事项流程和申报材料压缩40%,相对集中行使的审批权提速75%以上,共计完成企业设立审批4255件次,其中投资项目类审批1923件次,设计项目总投资1796.88亿元。

企业的限制减少了,企业自身的活力增强了,这场改革也让滇中新区的市场主体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市场活力与经济吸引力得到大幅提升。

抓项目强投资优产业

高质量助推“双百”项目建设

滇中新区迈开步子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很多问题暴露出来:固投增长严重不足、招商项目落地缓慢、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配套建设仍然滞后等,这些逐渐成为制约滇中新区发展的因素。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确保“三年见成效”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呢?滇中新区将“高质量”作为发展的标准,狠抓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

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低于30%,今后连续10年保持不低于20%的增速——这是省委、省政府为把滇中新区打造为云南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而提出的具体要求。围绕这一目标,滇中新区将以基础项目投资为抓手,持续推进路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投资230亿元强力推进“双百计划”中的100个基础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年初确定的100个产业项目建设,保证年内完成200亿元工业投资。

进入房地产调控窗口期,新区将在下半年围绕功能项目,力争完成投资200亿元,加大房地产及综合性配套开发项目建设力度。在空港片区、杨林片区、太平新城重点推进滇中空港商务广场、现代广场、空港俊发城(二期)、砂之船奥特莱斯(二期)、爱琴海新时代广场、玉龙湾公园等项目建设和省级棚户区改造、市级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围绕民生项目,重点推进云南财经大学太平校区、津桥学院空港校区、新昆华医院(二期)等项目建设。同时,积极谋划储备包装一批投资规模大、拉动力强、利长远增后劲的优质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和良性循环机制,为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当前,滇中新区正处于由大干基础设施向加速产业培育转变的关键阶段,能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突破重围,关键在于园区建设中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的成效。为此,新区将着力于打造空港片区、嵩明片区、安宁片区3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加快推动优势资源集中集聚,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同时,加快推进东盟产业城、李其、小哨、板桥、杨林、太平等片区土地征迁和一级开发工作,全力推进片区开发取得新突破。

打造一支“懂行”“眼明”“腿勤”的高素质、专业化招商团队,是推进招商引资取得成效的关键。新区将按照内培外引原则,培养选调一批优秀干部,公开选聘一批专业人才,选优配强招商队伍。同时,严格项目筛选和准入管理,严守环保和安全底线,推动“招商引资”向“挑商选资”转变。落实“人人抓招商、个个有指标”的招商工作机制,以不怕苦、不畏难的态度,勤于走出去、善于请进来,为新区招商引资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强保障优环境筑堡垒

再造新区发展新优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素保障是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当前,滇中新区项目建设中还存在着用地紧缺、资金紧张、配套滞后、人才匮乏等瓶颈制约和薄弱环节,新区将按照“收储一片、开发一片、出让一片、回笼资金再收储一片”的滚动收储机制,在确保完成投入收储和前期开发资金20亿元、收储土地4000亩的基础上,力争三县市区各收储土地不低于1万亩。在资金保障方面,强化“争、贷、融、引”,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开发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发挥产业扶持资金作用,加强政府债务余额限额管理。

下半年,新区在确保建成2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的基础上,还将启动1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确保年内打通周家山、秧草凹用电通道,完成秧草凹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含工业污水处理)建设。持续完善提升新区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强化配套保障。探索专业化、“候鸟型”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强化人才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区争当云南“放管服”改革示范区的创新实践。下半年,新区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抓好全省“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实现企业开办审批时限压缩50%。进一步清理精简审批、核准等事项,逐步实现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再砍一半,最终实现“零审批”管理。

从优化开放环境出发,新区将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加快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开放载体建设,稳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围绕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新区将进一步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努力降低企业融资、物流、用能等成本,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依法保护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省委巡视组对新区的延伸巡视,既是对新区各级党组织的“把脉会诊”,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健康体检”。新区也将深化巡视整改落实,不断巩固扩大巡视整改成果,以整改实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力营造海晏河清、乾坤朗朗的良好政治生态。

蓝图已经画好,基础已经打好,在昆明、滇中新区发展“一盘棋”的指导思想下,滇中新区必将成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强有力引擎,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时代。 (记者陈雯报道)

[责任编辑: 胡安琪 ]